发展规划处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夯实本科教育


来源: 时间:2019年05月05日 点击率:  字体:增大 减小打印 】【 关闭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专业认证不仅是国内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认证的专业也标志着实现了质量上的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因此,加快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夯实本科教育基石,既是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践行“以本为本”理念、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重视角 把握意义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要培养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专业做支撑。通过实施专业认证驱动,聚焦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更新育人观念,优化办学条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达成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成就一流本科教学。

  顺应“新工科”建设的需要。“新工科”理念与专业认证的有机结合,确保高校立足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进一步激发高校潜力、彰显工科优势。

  支撑“双一流”战略的需要。“双一流”建设要求重构专业教育理念,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建设主要包括生源建设、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支撑条件七个方面,而专业认证的标准与要求恰好涵盖了以上内容。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专业认证具备国际实质等效性,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从而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四个切面 推进工作

  一是完善组织协调机制;二是构筑制度保障体系;三是巩固已有经验规律;四是增强抢抓机遇意识。

  四维导向 构筑实效

  专业认证体现“旗帜引领”导向。专业认证作为一种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手段,带来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尤其在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架构重建、教学资源保障支撑等方面发挥出“推进器”“配置器”“孵化器”功能,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商,引入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做法,对专业建设起到“旗帜引领”作用。从学校工作角度看,这种“旗帜引领”确保了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从领导重视、机制构建、氛围营造、经费投入等关键因素上予以倾斜和保障;有助于统筹多方资源,破解专业发展中的瓶颈,改善专业软硬件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内涵,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有利于加强基础课程和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实验设备投入和实训实习场地资源保障等。专业认证这一“旗帜”,确保专业育人的理念在全校师生中落地生根,回归人才培养的教育初心。

  专业认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导向。专业认证直指“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组织、实施和成效,构筑起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责任”四位一体、全面健康发展成长体系,特别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专家入校考察时,不仅考察学校教什么,更考察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不仅考察学校拥有多少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更考察这些资料、这些资源被学生利用的情况;不仅考察学校拥有教授和名师的数量,更考察优秀师资在教学中的投入;不仅考察学校培养出来多少优秀人才,更考察大多数学生的整体状况。这种机制,倒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地落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达成,从而取得目标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专业认证体现“人才培养”导向。学校专业认证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实践主题,认真梳理人才培养各环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教学理念对接、教学实践组织实施、结果成效检测考量等环节,植入认证新理念,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更科学更系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方案科学化、培养过程规范化;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使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达到更高标准,增强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

  专业认证体现“动态质量监控”导向。学校专业认证扎实推进“评价—反馈—改进”的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持续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持续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痕迹化”管理的过程,通过构筑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不断深化完善基于学习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进一步推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课堂和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持续改进提升,最终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

  压茬推进专业认证,夯实本科教育基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对标达标”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年4月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