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
              

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内部调适的着力点


来源: 时间:2020年01月10日 点击率:  字体:增大 减小打印 】【 关闭

  在国家全面重视产教融合的新环境下,分析应用型高校中观和微观层面如何通过内部调适触发高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企、教、学三方以更大合力促进产教融合。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目前,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短期培训、引企入校等较低层次的校企合作阶段,总体来看,和职业教育开展较早的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校在产教融合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产教深度融合的困难,从院校内部主体角度看,大概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高校对隐形环节的重视不足。产教融合是一个涉及外部企业主体、学校内部主体的多方利益相关性的系统性工程。其合作效果取决于合作的外部企业的理念和配合度以及合作院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教师、学生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与动力。由于外部监控很难到位,高校内部往往对隐形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现有很多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流于表面或难于长久持续开展。

  2.教育理念未形成共识。高校从管理层到教师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改革与创新的理念、“四个回归”的理念还未能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等环节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对高校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实施方法等教育理念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人才培养和机构的顶层设计不足、沟通执行不顺畅,导致高校教师缺乏产教深度融合的积极性。

  3.产教融合涉及的内部利益不均衡。产业用人、学校育人。育人与用人也交织着资本投入和利益分配,从利益关系考查,产教融合也是利益驱动的行为。企业的行为离不开经济效益,学校除了重视社会效益外,部分学校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也有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行为的生产实习等过程利益化的倾向,严重扭曲了产教融合的合作目的。同时,产教融合需要教师跟踪企业教学的全过程,费时费力,教师的认同感和责任心非常重要,而现有高校对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过程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开展产教融合的热情有限。产教融合涉及的利益平衡问题导致高校师生缺乏积极性。

  4.符合企业应用要求的师生资源不足。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刚刚从普通高校转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专业建设、实训平台建设等起步较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同时,很多应用型高校没有研究生教育资源,师生团队开展创新与技术应用研究能力滞后,服务产业技术革新与发展的能力不强,能够为企业提供直接利益的能力有限。

  应用型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着力点

  1.以技术逻辑为基础做好人才培养和机构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应用型人才直接面向职业技术岗位一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考虑相关产业、行业技术岗位要求的核心技术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以技术逻辑作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在专业设置方面以产业人才结构来建构专业群、设置教学机构。

  2.四轮驱动,构建利益共赢机制。高校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制度资源是产教融合的基础资源。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深化过程,最终必然会聚焦到涉及产、教、学三方利益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上。高校须通过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发挥这些资源要素的合作作用。一是要充分考虑“产”方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付出的平台建设投入、人力资源成本和能耗成本,在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不到位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从实验室建设专项费用、企业导师劳务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预算。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投入产教融合工作的实际付出,从制度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三是强化服务理念,以服务学生的能力成长和服务社会的经济建设及发展为产教融合的行动基点,在产教融合的计划和安排上,除充分考虑企业、教师的利益需求,更要精心设计好实践教学计划,考虑学生的安全以及给予学生一些费用补贴。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要完善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切实帮助教学单位解决合作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遇到的难题。高校内部资源作为基础性资源支撑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因。

  3.强化专业“最后一里”。专业“最后一里”指高校在学生在校最后一年开设的专业课程。学生即将进入职场,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

  4.双向融合,构建双师队伍。高校可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向,将教师送到企业内部工程师的内训课程学习,提升教师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组建企业工程师、教师和有兴趣及研究能力的本科生师生团队,相互浸润,共同成长。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网站2019年12月23日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1912/t20191221_2832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行政楼

邮编:615000

联系电话:0834-2580306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fgc@xcc.edu.cn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