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
              

抗疫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启示


来源: 时间:2020年07月03日 点击率:  字体:增大 减小打印 】【 关闭

  当前全国各高校大力推动的在线教学在高教领域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表现得尤为清晰。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线教学实践探索为例,对在线教学引领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生态、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管理机制变革进行了分析探讨。

  在线教学的价值取向、理论逻辑和路径选择

  首先,在线教学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可以说,“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虽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教学模式对师生的“教”与“学”都带来了挑战,但代表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方向。

  其次,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在线教学的理论逻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教学理念转化为行动要抓住几个关键点:一是改革推进的前提是学校对在线教学改革的全力支持并加强制度设计;二是在线教学改革的基础是全面的教学评估,要将评估贯穿教学全过程;三是在线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更新,需要建构教师教学共同体,提供必要的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最后,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在线教学的方法。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在线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开展、评价的过程与目的、教师的角色等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在线教学目标除了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外,更加聚焦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二是在线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性和个体间的差异,重视经验性知识的牵引等。三是在线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学”,重视学习产出和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及时的在线学习效果反馈,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对教学和学习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四是在线教学技术支持体现为信息技术对在线教学全方位的支撑等功能。五是教师在在线教学中更多是指导学习者的角色,承担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全程教学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互相学习和共同学习的机会和氛围。

  抗击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结合教学规律,科学研判,合理调整,制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对新型肺炎防控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实施方案》;加强校院两级联动,协调各个学院制定二级单位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做到每个课程都有方案,保障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强化组织领导,统一行动部署。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带领下,全校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推进在线教学实施。

  进行前期和定期摸排,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学校通过前期摸排,掌握开展在线教学的条件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问题。学校还通过定期摸排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保障疫情结束后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全程导师的作用,通过与任课教师、辅导员协同,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各类学习问题。

  加强技术支持,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开展。学校通过校内、校外协同,强化在线教学的技术支持,实现教务管理数据平台与超星平台的对接;对教师和学生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持,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做到每日整理汇总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实施一课多策,加强过程管理。学校采用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一课多策”,做足备用方案。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化过程管理,鼓励教师采用基于项目、问题、案例等研讨式教学方法开展在线教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究在线学习规律,深耕教学设计。学校在详细分析在线教学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引导授课教师根据在线教学规律和专业课程特点对在线教学进行精心设计。

  坚持督导结合,确保教学质量。为确保在线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对新型肺炎防控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方案》,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在线课程的报备、认定、学习过程监管及考核、资料保存等在线教学环节流程管理。

  在线教学对高校未来教学改革的启示

  1.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打破时空阻隔

  高校未来的教学改革将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创新的“助推器”,促进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为主向知识创新为主转变,教学方法从单向传授为主向双向互动为主转变,教学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培养模式从“批量生产”向“个性定制”和“私人定制”转变,教学场所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在线课程的建设也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朝着实际应用和体系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2.线上线下结合,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改革意识,能基于具体的课程去识别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其二,教师要具有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对混合式教学规律、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充分研究,以便重构课程框架、重整教学资源、变革教学形式、重设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其三,混合式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传统课堂教学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教学。

  3.重塑教学生态,构建“互联网+”教学共同体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技术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营造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共同体向虚拟化转向,使得教学场域更加开放、教学情境更加虚拟、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互动更加频繁、群体文化更加多元。

  4.转变思路,建立健全混合式教学管理机制

  在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发生变,“教”与“学”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也要随之调整。在对教师工作量的认定上,不能简单地以课时数为标准,需要将教师课外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在内。在对学习的评价上,需采用全新的多元评价方法,不仅融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专家评价等,还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线上捕捉学生行为轨迹,线下捕捉行为布局,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6月10日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6/t20200610_3355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