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3日 作者:团委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中国青年网西昌7月9日电(通讯员 罗小宇 易佳琪 邹玉宏)
为了推广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7月6日-7月9日,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同讲普通话,共诉民族情”小分队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实践和调研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发展。
志愿者小分队们经过五个小时的乘车抵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共诉民族情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用普通话联系民族情
用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7月6日下午,志愿者小分队穿上青年志愿者马甲走进美姑县巴普镇巴普村进行走访调研。彝汉双语的志愿者为当地村民与实践团队架起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双方语言不通而导致的沟通不畅问题。当地的彝族人口相对集中,彝族传统文化形态保留较好,为摸清当地普通话的详细使用情况,志愿者们沿街走访调查宣传,向路边的居民宣讲普通话的重要性,讲述普通话和乡村振兴的联系。
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告诉志愿者:”现在普通话即使说的不流畅,但也得听得懂,要不顾客要去哪,我都不晓得。”志愿者们了解到由于凉山不同地方彝语没有很好的匹配性,加上彝文软件操作的繁琐和主观原因,美姑县近9成以上的人表示网络聊天时均使用汉文,并在收看电视节目或收听音乐时主要是以汉语为主;但在日常生活中当地村民大多使用当地方言进行沟通交流,镇上也有许多学龄前的留守儿童,在走进学校之前几乎没有使用过普通话。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话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
图为推普小分队队员为出租车司机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小宇 供
让普通话走进彝村彝寨
让民族情进入彝家彝户
7月7日,志愿者们去往美姑县洒库乡,乡里随处可见的都是一些关于脱贫攻坚和党的标语与画册。在当地乡干部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分成3组,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当地88%的人掌握彝文,12%的人没有学过彝文也不懂彝文,但都会彝语;但村里五六十岁左右的人基本上不会说普通话,有人甚至完全听不懂普通话,只能寻求他人的帮助才能和志愿者们交流,相比较下,青少年群体的普及率相对较高。志愿者们进户宣讲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教老人孩子们一些简单实用的普通话用语。
下午,志愿者们开展了“红色经典进村落”的主题游园活动。在阳光下,小朋友们和志愿者们一起歌唱推普歌,他们用纯真的歌声、明媚的笑脸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小朋友们用洪亮的声音朗诵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红军征程的艰辛与决心。志愿者利用这样充满趣味性和饱含红色基因的形式宣传推广普通话,又同小朋友们和村民们一起追忆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
志愿者们带领村民们学习书法,认识汉字,学写汉字。一位小朋友对志愿者说:“姐姐,你的字好好看啊,可不可以教教我呢。我以前在学校用的是钢笔写字,还没有学习过毛笔字呢。”看着小朋友充满希冀的目光,志愿者开始手把手教小朋友学写毛笔字。在此次活动结束后,村民们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学好普通话不仅有利于扩大社会交往,同时也能提高生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志愿者们进入农户家中调查,向老奶奶宣传普通话,教老奶奶一些简单实用的普通话用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雪 供
推动助力乡村振兴
携手彝乡人民齐行
7月8日,志愿者小分队来到牛牛坝镇北辰社区进入青年之家,为小朋友们开展推广普通话小课堂。志愿者们给小朋友们演示口部操并带领他们进行练习,教小朋友们学会正确的普通话发音。
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诗歌朗诵、做课堂小游戏、情景剧表演、绕口令,同时利用现场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科普视频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非常积极回答志愿者的问题,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体会普通话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小朋友们的积极配合和志愿者们的宣传指导下,让整个青年之家充满着郎朗的读书声和标准的普通话。活动的最后,志愿者们组织小朋友们把梦想写在纸上折成纸飞机,随着风,梦想飞出了大山。
图为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做游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星妍 供
实践团队到彝区乡村推广普通话,看着一张张善良朴实的脸,志愿者们明白了志愿服务是从第一课堂走进第二课堂,真正在向民族地区进行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提升自我的能力。
图为志愿者们和小朋友的大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星妍 供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