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来源: 时间:2017年06月23日 点击率:  字体:增大 减小打印 】【 关闭

  

  2004年合并原西昌师专彝学研究中心和原凉山大学彝族文化艺术研究所,组建为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所,2008年通过四川省教育厅评审合格,认定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更名为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于2010年通过四川省社科联评审合格,升格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受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领导与支持,由西昌学院建设与管理,设为校内独立的处级科研机构。中心主要任务是通过本中心项目发布与管理、学术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建设中心网站和资料室等渠道,组织和协调全省及周边地区彝族文化专家学者,整合科研力量,开展彝族文化研究工作,并承揽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中心发展目标是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我省彝族文化的研究中心、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把中心打造成为有鲜明特色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基地、 人才培养基地、咨询服务基地、资料信息基地。

  中心现有主任1名(西昌学院党委常委曲木伍各教授兼),副主任1名(洛边木果),办公室主任1名(吉木阿洛),专兼职研究人员69人,其中教授46人,博士21人。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获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优专家、州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校学术带头人共26人。

  中心现有一幢1500多平方的办公楼,设有办公室1间,研究室3间,小会议室1间,学术报告厅1间,办公设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中心建有资料室和彝文书法展厅、彝族漆器展厅、支格阿鲁文化展厅等三个彝族文化特色展厅。中心建有基地网站——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网站和基地刊物——彝文学术刊物《彝族文化研究》(内部刊物)等两个交流平台。

  中心设五个研究方向:支格阿鲁文化研究、彝族语言文字研究、彝族文学艺术研究、彝族教育教学研究、彝族宗教民俗研究,其中“支格阿鲁文化研究”为中心特色品牌研究方向。

  项目发布

  中心2009-2016年共发布了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235项,其中2009年21项,2010年30项,2011年30项,2012年23项,2013年30项,2014年35项,2015年29项2016年26项。结项150余项目。

  中心按省哲社规划办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监管。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评审办法》,征集课题指南,发布项目申报通知,初审、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相结合,项目中期督查,结项审批等程序严格评审与管理,并进行成果材料管理工作。

  学术研究

  2008年以来,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主持有各级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洛边木果《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研究》;阿牛木支《彝族克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王继超《彝族诗歌格律研究》;郑剑平《四川凉山州彝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邱富元《跨境彝族倮人(濒危)语言调查研究》;蔡 富 莲《 云贵川百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研究 ;王继超《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精选翻译》;苏连科《彝族语音及口传文化的数字化基础理论研究》阿牛木支的《现当代彝文文学研究》

  中心专兼职人员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80余篇论文(不完全统计),出版85余部专著、译著、教材和科普书籍,其中以《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支格阿鲁》(四川版)、《支格阿鲁王》(贵州版)、《阿鲁举热》(云南版)、《凉山彝族漆器文化研究》《彝语义诺话语音研究》《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彝族语言与文化概论》《阿普尼乃谱系文化》《彝英语音对比研究》《彝族克智译注》《实用彝语》等13部为标志性成果。

  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州厅级奖20余项。其中曲木铁西专著《彝语义诺话研究》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王继超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卷》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杨甫旺专著《彝族文献长诗研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王明雯专著《凉山彝族习惯法研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成果推广

  (1)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的《彝英会话教程》《支嘎阿鲁王》《支格阿鲁文化研究》等16部教材、专著、译著作为教材或教参推广运用到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教育教学之中。

  (2)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在凉山电视台、西昌学院作了50余次学术讲座。

  (3)《螺髻山支格阿鲁文化旅游开放研究报告》等部分研究成果被凉山州螺髻山旅游景区管理局采纳运用。

  (4)《凉山彝族漆器文化研究》等部分研究成果指导凉山州民政民族工艺漆器厂等多家漆器工艺生产实践,并在四川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族宗教网、凉山日报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广泛。

  学术交流

  (1)中心建立以来主办和承办了15个全国性与省级的学术研讨会,如“首届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讨会”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年会暨《凉山彝族哲学研究》研讨会”等。

  (2)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80余人次,如“2014年中国彝学论坛” 、“英语世界里的彝族文化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等。与川内外研究基地和科研单位相互学习交流40余人次。  

  服务地方

  (1)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到喜德县和西昌市彝族群众之中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洛边木果、阿牛木支等6人作为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专家,每年参加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评审活动,为地方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3)以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为材料和基础建成了中心的支格阿鲁展厅、彝族漆器展厅等两个展厅、彝文书法展厅,对社会、学生等开放,很好地推广应用了中心的研究成果。

  (4)专兼职人员叶峰等带领师生为凉山彝区农村建设设计和美术服务。

中心研究人员

中心部分研究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