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作者: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师德师风宣传栏
一、2022-2023年度安全维稳先进个人
人生信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坚守岗位,守护平安,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始终保持警惕,确保师生的安全。以智慧化解风险,以毅力守护校园的宁静,他们是师生们的守护神,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贡献了无比的心血和汗水。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 姚小波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师德师风总结材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扬“青旅筑梦”党建品牌,落实“四薪筑梦”铸魂抓手,在思想教育中不断升华,在教书育人中不断锤炼,在实践中不断培根铸魂,学院形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爱岗爱校、业务强、师德高尚、善于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一、牢记育人使命,争当“四有好老师”
党委高度重视老师的发展与成长,培养“四有”好老师。政治理论学习领导讲、教师谈,会上学、会后悟。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身正为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纪律规矩意识强。教师为人师表,待生如子,如郑莉老师每年都会亲手包上粽子、月饼送给同事和学生,共庆佳节。谁病了,老师们会主动帮买药;谁不开心了,老师们会主动关心解决;谁家有喜丧事,老师们会亲临现场;谁有急事了,老师们会主动顶上;学生找不到工作,老师们就托朋求友想办法。老师们时时“不忘教育初心”坚持全面发展,争当“四有”好老师。
二、不忘教育初心,永做“四个引路人”
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工作目标,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化的人才,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老师们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旅规学院探索推行导师制,从新生进校就双向选择导师: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老师师带徒全程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正道,不走邪道;学有所获,不混日子;活学活用,不当书呆子;敢于担当风险,不做索取者。朱珏华老师义务辅导学生考公考编;刘轶老师自掏腰包,带领学生互联网+喜获省级银奖;黄哲玲老师抛下幼子坚持辅导学生;刘曦老师带病坚持上课,马燊老师周末打车来校修改论文,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互敬互爱是学院不变的主旋律。在这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有学生嘴里甜甜的“朱妈妈”(教学名师朱珏华)、有铿锵有力的“马哥”(优秀辅导员马燕),还有“丹姐、莉姐、小支姐姐、熊哥、腾哥、响哥”,他们是学生心中的亲人,更是良师益友。每到迎新季、毕业季、师生总在一起分享成绩、交流心得。这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师生之谊。
西昌学院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
任教36年,朱珏华老师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直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名副其实的教学名师(西昌学院首届),朱老师教学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任务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显著,在教学中,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对学生的爱。
第一、主动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在每一门课的备课和教学中都坚持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尤其是坚持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和引导,善于把党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委员会决议精神,“四史”教育融入课堂中,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主动而且有技巧地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道德和理论教育融为一体;
第二、主动探索教学方法,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分别于2019年、2021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申论》课程立项西昌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2023年3月,带领团队申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为省级一流课程;
第三、主动协助并带领教研室认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主动严格把好论文质量关,整个学院形成了团结协作、严格严谨的论文指导工作作风;
第四、积极主动对学院的所有年轻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指导,毫不保留地把教学经验,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经验传授给年轻老师,同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把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严谨治学、爱生敬业的精神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带给学院的师生。
第五、在学校建设和学院建设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担任学校教代会和工会代表,积极提交提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由于朱珏华教师的努力奉献,获得2021—2022年西昌学院师德先进个人,年度考核连续多年优秀。在学院是老师们学习的榜样,是学生最喜爱的“朱妈妈”
像朱珏华这样的老师,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还有很多,她的事迹就是大家共同的成果,是团队高尚师德的集中表现。
西昌学院2021-2022年度师德先进个人 朱珏华教授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