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于2025年4月16日召开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主题,围绕多政权并立格局下的“中国”认同与共同体凝聚路径展开学术研讨。教研室主任滕传婉主持,教研室大部分教师与会,通过学理剖析与教学策略优化,共商课程设计新思路。 会议伊始,主备课分享人宋经同老师以“桃花石”概念为切入点,与参会老师们深入探讨辽宋夏金时期“中国正统”的多元诠释与政治实践:一是“中国正统”的争立——辽、宋、夏、金均以“中国”自居,通过礼制承袭、科举推行与儒家文化传播,构建“共奉中国”的法理基础,凸显“正统”之争背后的文化认同内驱力;二是制度创新与互补——南北面官制、监军司等制度创新体现“因俗而治”的治理智慧,行省制萌芽则为后世大一统提供制度经验;三是经济互动结构——榷场互市与宋钱流通形成“南北互补”经济网络,农牧文明深度融合,奠定共同体的物质纽带。随后,针对“内聚机制”“竞争共生”等教学难点,老师们提出“案例实证”“动态图景还原”“跨学科融合”三点策略。最后,教研室主任滕传婉总结指出,本讲需以“动态中国观”为轴,贯通价值引领、现实观照、资源整合三大维度。 本次备课会通过学理深耕与方法创新,明确了第八讲的教学框架与育人导向。教研室将持续推进史料实证与理论阐释的深度融合,以历史智慧赋能思政课守正创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学理与实践动能。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滕传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