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邛海这汪碧水是凉山绿色崛起漂亮的一仗”


来源: 时间:2022年11月04日 点击率:  字体:增大 减小打印 】【 关闭

  行走西昌,必到邛海。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作“高原上的明珠,春天里的湿地”。近年来,西昌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已成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典范。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青山碧水白沙滩,银光闪耀邛海畔。10月28日,阳光的午后,一群特殊的“客人”从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银鳞沙滩处为起点,探看月光之城绿色崛起之路。

  

银鳞沙滩旁的海岸线(乔薇 摄)

  他们是以“感恩奋进铸就七十载辉煌·牢记嘱托书写新时代华章”为主题的全国经济媒体暨四川省报纸副刊凉山采风活动嘉宾。走进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是嘉宾们感受西昌及凉山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站。

  “这些白沙是当地的吗?”“这是一个怎样的湿地公园?”“这个湿地公园给当地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在银鳞沙滩,嘉宾们踩着细软的白沙滩,看着一碧万顷的邛海,盛赞美景的同时,一系列问题投向邛海泸山风景区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嘉宾们行走在银鳞沙滩(乔薇 摄)

  随后,在持续调研了坐石观海、小渔村码头等湿地公园点位后,嘉宾们找到了答案。

  据了解,邛海是四川省内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是西昌人民的“母亲湖”。2009年以来,凉山州和西昌市党委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打造国际重要湿地”为目标,凉山州和西昌市累计投入50余亿元,生态搬迁邛海周边群众5万余人,完成了邛海湿地抢救性保护工作,修复湖滨带32公里,最大限度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逐步修复,分6期建成2万亩城市湿地。

  如今,邛海国家湿地公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有维管植物498种,鱼类42种,鸟类210种,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等数十项国家级殊荣。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110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37亿元。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鸟类众多(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10月,历时9个月提升改造后的邛海西岸湿地公园以全新面貌再次惊艳亮相。公园在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美景、文化记忆的基础上,传承自然山水造园底色,在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上全面提升,再谱发展新篇章。

  “在省、州、市三级党委政府带领下,西昌各族人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现在生态恢复了,环境靓了,群众满意了。”邛海泸山风景区名胜区管理局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周云发谈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史伴随着邛海湿地保护史,从围海造田、造塘、造房等的乱象到日渐繁盛的“美丽经济”,它实现了水生态健康和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嘉宾们走访西昌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乔薇 摄)

  当日,采风活动嘉宾们还走访了湿地公园里以鸟类摄影艺术、鸟类多媒体艺术为特色的西昌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嘉宾们纷纷感慨:“鸟类博物馆和湿地公园相得益彰,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使命感。

  

经济晚报办公室陈进谈凉山采风感受(乔薇 摄)

  “我认为,护好邛海这汪碧水是凉山绿色崛起漂亮的一仗。”经济晚报办公室陈进表示,在凉山建州70周年之际,他行走在大凉山的山水间,看到了美丽风景和民族特色,更看到生态发展和绿色崛起,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是其中最生动的例证。

  (来源:川经瞭望)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