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委

预科学生风采展示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     作者: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预科教育学院学生均是少数民族学生,现在就将2016级有着突出表现的学生介绍给大家!

  大家好,我叫董强逸,是一个文静的藏族女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从小,对我而言,相比理科中各种枯燥的符号数字和复杂的几何图形,我更喜欢温暖动人,最知人心怀的文学。无人时,我喜欢静静的看书,在一部部文学名著中,沉浸着,沉醉着,沉迷着。书中那片浓郁的人文气息,沁人心脾,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也正因为如此从小我习惯了默默无闻,只知埋头学习。预科初始,因为害羞和害怕失败最终我放弃了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的机会。我很后悔。后来朗诵者比赛来了,犹豫了许久,最后热爱文字的心和不想错过机会的年头战胜了我的羞怯,鼓起勇气拉着高中同学李富成跟我一起参加。辛苦排练了许久,不负努力的,我们终于获得了一等奖。上帝爱着每一朵花,越努力越幸运,现在,我这么相信着。

  

  (2016级2班 董逸强)

  大家好,我是来自少数民族预科育学院二班的李富成。在这一年的预科生活里我收获了许多,比如加入了广播站,给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带来了别样的享受,参加了朗诵者比赛,并且获得了第一名,还有就是很荣幸的参与了毕业晚会的朗诵节目。预科即将结束,青春却不会散场。感谢这一年预科带给我的所有的感动与喜悦。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能更加努力,更加优秀!

  

  

  (2016级2班 李富成)

  大家好,我是来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二班的刘畅。这一年里,我担任学校的广播站站长,做出了很多多彩的节目来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在多次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在朗读者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我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从小学习声乐合唱与古筝,对于舞蹈也是略知一二。在预科这一年的生活中,我加入学生会锻炼了自己。平日里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对于学习态度严谨,希望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我可以乘风破浪,做最好的自己!

  

  

  (2016级2班 刘畅)

  大家好,我是来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2016级二班的学生张琦。预科这一年,我收获了很多。把许许多多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都留在预科这里。 预科给了我锻炼自己的平台与机会,2016年十月参加“我心中的好老师”演讲比赛,荣获优秀奖,于同年十二月参加“我爱我的民族”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 每一次等我比赛中,都让我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学会与其中的其他参赛者们交流与合作丰富自己,增长见识。总之,感谢预科!

  

  

  (2016级2班 张琦)

  时间果然是孤芳自赏的圆舞曲,不管我们珍视或浪费,它都毫不停留,自顾自的流失。

  还好,这一年我过的充实而难忘。

  2016年9月6日是我与这个美丽的校园、与这群可爱的同学相识的日子。刚高中毕业的我们在短暂的适应之后又开始了新的奋斗,有人陪伴的日子并不孤单:课堂上老师的指导、球场上队友的鼓励、宿舍里室友的调侃……都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想想这一年,我在经历中收获,在经历后成长。我忘不了参加演讲比赛最初的忐忑不安和得三等奖时的骄傲与兴奋、我忘不了参选班干部时的紧张与陌生和被评选为优秀班干部时的满足和感动。要说这一年没有艰难困苦那是假的,但我知道我们总该承受命运的考验,才能学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有能力追寻想要的人生。一年很长,长到我平缓的度过了这预科的365天然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一年很短,短到我还没准备好与现在的一切说声再见就面临分别。是啊,我还想和敬爱的老师聊聊学习和理想,我还想和亲爱的同学说说家乡和未来,我还想在邛海边大声发泄心中的烦恼、我还想……尽管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舍,但我知道我们都是追梦路上的热血青年。我们像是一条条小溪和河流,不停的汇合分开,只为了到达自己心底的那片汪洋大海。不管在哪,我会保持初心。希望亲爱的你们也一样。未来再相见,愿我的校园依然美丽亲切,愿亲爱的你们依然天真热血。

  

  (2016级5班 黄良宇)

  生命是天赐的礼物,趁着青春年少,把握美好时光,去进行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逐渐参加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并在昭觉中学马锦华校长的支持下,与朋友(尔恩方才·金,吉尔羊力,勒伍拉里,阿苦伍且等)一同建立了社团并担任第三任会长 目前成员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凉山。建立社团的目的在于交流各地彝族同胞文化,最后达成共识,共同朝着保护民族文化的目标前进。从最大意义和最大限度上让已经普遍走向城市文明的新一代彝族青年认识、了解、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和发扬不同地区彝族优秀的母本文化,激励新一代彝族青年努力学习,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和奋斗。每到假期,我们也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彝区禁毒防艾宣传,公益助学,民族文化进校园,彝文识字教学等。在这几年的生活经历也让我的文字开始转变,开始去关注了解彝区的生活状态以及彝族文人,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受到了吉狄马加,阿库雾乌,普驰达岭,木帕古体,英布草心(熊理博)等彝族文人及马锦华校长的影响,开始去关注诗歌创作。那么于我而言诗歌又是什么呢?诗歌是表达我内心最真诚的情感,也是发出我最真实的声音。我也希望越来越多同胞能够关注彝族文化,关注诗歌,关注母语诗歌的发展。

  俄史布 :曾用笔名俄比史布,来自大凉山的高山彝人,彝族90后诗人,西南彝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彝区禁毒防艾志愿者。 作品多见于《凉山日报》《凉山文学》《普格彝学》上海《复兴》诗刊,喜德《皎鹰文学》,民干校《校园内外》,吉林《妙笔阅读经典》等。

  

  (2016级8班 俄史布)

  吉尔羊力,男,彝族,四川昭觉人,2007年从农村来到昭觉民族小学学习,遇到恩师木帕古体,在其影响和鼓励下与文学书和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获得过凉山州中小学生写作大赛“第一名”,四川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凉山片区书画作品“一等奖”等,如今对于进入大学的吉尔羊力来说文学和书法不仅仅是爱好了,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坚守和继承。吉尔羊力说:“尽管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重视民族文化,但他自己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他相信在未来的路上他会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师长,更相

  信民族文化会得到发扬光大。因为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

(2016级7班 吉尔羊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泸山路7号

联系电话:0834-3957716

邮箱:ssmzyk@xcc.edu.cn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传真:0834-395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