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无损检测与抗震减灾土木工程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培训团从7月15日到达日本后,开始了在东京和大阪两地为期两周的学习培训,目前学习培训任务已圆满完成。 培训团在日本东京期间,主要针对日本在桥梁抗震加固及结构健康检查、无损检测与大型防震实验设施运用、土木工程执业资格认证、土木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学习调研,大家受益匪浅。结束东京学习培训后,培训团于7月22日从东京抵达大阪。在大阪地区培训团聆听专题讲座7次,现场走访4次,通过参加兵库耐震工学研究中心等机构针对日本桥梁、建筑抗震无损检测和震后防震加固技术的教育培训,学习了超声波法、红外探伤法等世界钢结构无损检测主要方法;通过实地走访木结构古建筑群和第一座使用顶推法施工的世界最长钢索吊桥——明石海峡大桥,感受了日本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与日本专家的深入交流,实际对比了我校与日本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差异;通过在大阪市立阿倍野防灾中心实际体验日本防震减灾演练,深切感受到了全民防震减灾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日本的14天学习培训期间,培训团成员严格遵守纪律要求,坚持晚点名制度,做到每晚总结交流学习心得,准备第二天学习资料。户外走访时,团员们克服高温,相互关心帮助,每到一处访问学习地点都认真调研和细致观察,从细节处发现亮点,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思路。这次学习培训,学员们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日方的专家、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日中协会和日方机构多次表示,西昌学院的培训团是有纪律、交流多、提问多、效果好的团队。


短暂的学习培训已结束,这次培训让每一个受训教师都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丰富了知识,有很多收获和感悟,归纳起来主要有:建筑抗震和防震减灾的关键是人的理念而不仅是技术,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从小学生就开始以日常教育、地震模拟体验、应急救援模拟为主进行针对性教育。抗震设计和建筑物结构设计主要体现灾害的预防,而不应该为了超过设计标准采取保守设计。行业发展方面,产业化、订单式的装配式轻钢结构低层住宅建筑其生产周期短、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抗震效果好、房间布局形式多样等优势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砖混结构低层住宅建筑。凉山民族地区的扶贫安置、彝区新寨项目建设可借鉴这种方式。日本高校土木工程类学科对学生的培养与西昌学院应用型、技能型培养模式类似,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提升三个部分,130学分为日本大学生合格的基本要求,但多数学生毕业时能获得160学分,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这种强化动手能力、注重技能提升的培养方式既能满足土木工程行业的人才需求,也符合工科专业理论课程、课程实验、课程实训、毕业实习课程设置的逻辑联系,是土木工程类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次难忘的培训经历,使培训团成员们收获颇多,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培训的内容先进对今后我们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