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西昌学院“钱学森创新实验班”班会在弘正楼1211教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执行主任王柳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负责人戴浩老师、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主任翟良锴老师,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袁颖,西昌学院教务处处长叶俊莉及“钱学森创新实验班”班主任清源、辅导员李璐、全体实验班学生参加班会。班会由班主任清源老师主持。

“钱学森创新实验班”班会活动现场
班会上,参加班会的嘉宾和同学们共议赤子情怀,共同开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篇章。西昌学院党委常委袁颖副院长首先致辞,并对钱永刚教授、王柳主任、戴浩老师等嘉宾的到来表示了感谢。随后,学生与钱永刚教授及参加班会的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有同学提问“在钱学森爷爷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基础学科的学习或基本能力的训练,为其日后巨大的科学成就奠定了最重要基石?”钱永刚教授结合钱学森先生的学习经历进行了回答,指出钱学森先生自小受到其父亲的教育,并非专注于某类课程,而是广泛学习口琴、摄影、绘画等技能,稍长后还学习烹饪等方面技能。这些多元的兴趣和课程培养了他对学习的独特感悟,使其始终坚定实业救国、科技报国的道理。


钱永刚教授为同学们签名赠书
在互动中,钱永刚教授为同学们签名赠书。他强调,同学们不要盲目“刷题”,要多读课外书,拓展个人的学习兴趣。他还分享了儿时书包常放科幻类课外书被老师发现的趣事。当提及钱学森先生任教时允许学生开卷考试时,引起了王柳老师的回忆。他介绍了钱学森先生命题的类型与难度,还专门为同学们讲解了钱老为学生们留下的两道让大家讨论至退休的经典难题。
整场班会中,实验班学生专注聆听、积极思考,在与钱永刚教授和各位嘉宾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养分。此次班会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科研报国”内涵的理解,更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指明方向,为西昌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动力。
文:党委宣传部 何玲
图:党委宣传部 罗应 记者团 曾文婷
一审一校:高谐林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蔡昌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