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作者:新闻网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描绘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西昌学院师生高度关注会议进程,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全会精神,全校师生纷纷表示,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书记 朱占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乘势而上、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再部署,为学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西昌学院将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新发展阶段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省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新篇章。西昌学院党委将切实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高站位抓好规划衔接。 对标对表国家“十五五”规划纲要和教育强国强省建设战略部署,高质量完成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确保学校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二是深融合服务地方发展。 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是强特色推动内涵建设。 聚焦“应用型、地方性、民族性”办学定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科研攻关,围绕特色农业、民族文化旅游等领域聚力突破,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高校力量。四是重实效激发办学活力。 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牵引,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营造潜心育人、静心治学的良好环境,激发广大教职工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西昌学院全体师生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凉山新实践贡献西昌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党委副书记、院长 白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为西昌学院扎根凉山、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昌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抓好全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紧扣应用型办学定位,紧贴国家战略需求和凉山州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产学研用协同,着力构建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育引进一批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全面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服务促发展,围绕凉山州乡村振兴等重大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好赋能区域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西昌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治理效能,营造潜心育人、奋发有为的校园生态。
发展规划处处长 贺新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乘势而上、全面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西昌学院发展规划处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的精神,锚定“十五五”时期教育强国、强省建设战略任务和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主动作为、全面落实全会精神,系统谋划、科学编制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确保“十五五”时期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智力服务与文化保障。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 朱静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全会强调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提出了“12345”发展思路,并将“人才强校”作为重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坚定不移推进“人才雁阵”工程。我们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让每一位西院人都能在“幸福西院”建设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共同为实现学校“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严光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与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此次全会系统总结成就,科学部署未来,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农科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农业科学学院全体师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聚焦立德树人,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二是聚力科技创新,紧盯种业振兴、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攻坚克难,力争突破“卡脖子”技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提升服务地方成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们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清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蓝图,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学院党委书记和专业任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在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实践育人为路径,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中锤炼本领、绽放青春。同时,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觉,持续夯实个人专业能力,发挥好“头雁效应”,并与全院教师一道深耕学科前沿,为凉山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 汪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锚定了航向。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工作者,结合学院实际,有三点深切感悟:一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融合。全会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智慧旅游、数字乡村规划等领域,推动“彝海红色文旅廊道”等项目科技赋能,培育“非遗数字化+元宇宙”“数智文旅+生态”“银发经济+康养”等新业态,助力大凉山文旅产业升级。二是以“协调发展”践行城乡使命。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校地企共建”模式,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凉山段”等建设,推进“一村一策”规划、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木里藏寨、昭觉悬崖村等发展瓶颈,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三是以“绿色转型”守护山河底色。贯彻“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强化“生态修复+文旅开发”交叉学科建设,在邛海湿地保护、干热河谷治理等项目中践行“两山”理念,培养懂生态、善规划的复合型人才,服务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曾陈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其中“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部署,让高校教育工作者倍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作为培养数字人才的一线阵地,我们必须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信息技术学院将紧扣数字中国建设及凉山数字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核心领域优化专业布局,推动学科与地方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把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载体,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以过硬师资培育高素质数字人才。展望“十五五”,我们信心满怀、斗志昂扬!信息技术学院将以全会精神为引领,深耕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沃土,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青马学员 冯思维: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对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这与我们青马学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成长方向高度契合。我深切认识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找准方向、彰显价值。全会还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接续奋斗”,这让我更加明确,青马学员不仅要学深悟透,更要做战略部署的积极践行者。面向未来,我将继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锤炼能力、砥砺担当,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

川公网安备 513401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