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学院、校地合作处、校友工作办
              

精准扶贫工作简报2018年第6期-脱贫攻坚 驻村工作队在行动


来源: 时间:2018年02月26日 点击率:  字体:增大 减小打印 】【 关闭

    按照凉山州委组织部通知要求,西昌学院选派的驻村工作队于2018年1月23日起奔赴凉山精准扶贫主战场,进驻布拖县采哈乡延务村和合洛村开展帮扶工作。

    一、主动对接工作

    到村之前,学校精准扶贫办公室事先与布拖县脱贫攻坚办公室、采哈乡政府、延务村和合洛村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到达采哈乡的当天,工作队立马与采哈乡领导、延务村和合洛村的村组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在当晚参加了乡政府召开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一方面宣传驻村工作队的主要工作,表达西昌学院全校师生对帮扶脱贫的决心和意愿,一方面了解县乡脱贫攻坚的最新政策和措施,一方面了解乡情、村情、组情和民情,以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

    二、大力开展宣讲

    学校驻村工作队以走村串户为契机,通过召集村组干部会、坝坝会、家访以及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的形式彝汉双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西昌学院的帮扶措施、“四好”创建以及禁毒防艾知识,做到了帮扶村组全覆盖,村组干部、党员全覆盖。特别是扶贫办主任孙德刚,驻村第一书记马林兴、罗鼎元,工作队员胡建春、邱勇、赵金刚、潘冬子、罗帮州、马忠彪等人,结合实际,通过让村民进行前后十年村、组、家庭和个人的变化对比,给村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感恩教育课,让村民们切身体会到近年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与提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国家惠民政策的暖心,以及各级帮扶干部的奉献,从而感恩共产党,感恩政府,感谢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鼓励村民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三、扎实摸底调研

    调研民情民意,摸清贫困情况,精准制定脱贫措施,是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布拖县政府和采哈乡政府的安排部署,我校驻村工作队自2018年1月24日起,由延务村第一书记马林兴、合洛村第一书记罗鼎元同志带领其他工作队员,冒着严寒,顶着恶劣的风雪天气翻山越岭,早出晚归,分别步行前往延务村和合洛村的各组开展入户工作。沿途步履艰难,多数队员都摔了跟头,但大家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工作队员们不仅进行了村民住房建设摸底选点、“四好”创建、自主搬迁户头摸排、推进“四治”(治毒、治愚、治病、治超生)并举、民房“五改一固”工程核查等方面工作,还逐户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劳动现状、收入来源等情况,认真倾听村民意见,化解乡里矛盾。

    在延务村走访贫困户过程中,到达5组村民阿子此日家中时,老人家紧握着工作队干部的手说:“感谢你们了!我们高兴得很,幸福得很。党和政府给我们修好房子,西昌学院给我们送来床和被子。虽然还差碗筷,但不可能让别人把饭喂到我们嘴里!”

    工作队员们白天走村入户,晚上随时加班总结、整理资料。通过近两周的努力,两个村599户基本情况全部了解,为下一步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圆满完成了县乡两级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

    四、精心制定计划

    对标帮扶标准和目标,因村因组施策。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县政府要求,结合延务村和合洛村实际和村民愿望,形成了2018年的帮扶工作思路:一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和村委会建设,加强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示范引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养殖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养鸡项目、养猪项目(特别是能繁母猪)以及养羊示范等来推动村上集体经济发展,指导村民科学养殖;在种植业方面,通过进行马铃薯高产示范、大白菜种植示范以及花椒种植来引导村民,以此带动村民增收,早日脱贫。三是协助村两委,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民合作社,培育和经营村上养殖业和种植业。四是在每个村培养以贫困户为主的种养殖专业户和带头人,通过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来引导村民勤劳致富。五是组建西昌学院科技扶贫小分队,定期安排专家到村进行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和科普宣传。六是积极开展“四好”创建活动,积极协助乡村两委切实抓好治毒、治愚、治病和治超生“四治”工作。七是注重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搞好村民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

    五、克服重重困难

    在驻村帮扶的具体工作中,工作队的干部们必须过“五关”。一是语言关。学校所驻点帮扶的两个村的村民全部都是彝族同胞。除多数青壮年和学生能听得懂一些普通话外,老人和一些妇女一概不明白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因此,与村民的直接交流成为难题,更不用说向其传达文件精神和进行技术培训,需要有专人现场翻译才行。学说本地方言、学习彝语、了解民风民俗尤为迫切。二是生活关。在驻点的乡村,停水停电是常事。平时吃惯了早中晚一日三顿,一下子改为吃两顿,并且缺少蔬菜,加上洗衣洗菜,烧饭做菜,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一时难以适应。三是交通关。从乡政府到村上,即便在天晴的时日里步行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最远的组需要4个小时才能到达。村道虽然是硬化了的水泥路,但组与组之间却是泥路,出行都是步行,没有车辆可乘。四是体力关。城市里出门基本开车坐车,在乡村里上班就是走村串户,出门只有步行,爬坡上坎,翻山越岭,短则几公里,远则20多公里,刚开始体力不支,步履艰难。五是角色关。从高校到农村,从教师到驻村工作队员,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感觉自己就是村干部,角色一时转换不了。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不一样,成天和村民打交道,和乡村干部打交道,成天关注农村政策,关注帮扶措施,关注村民养猪喂鸡和种粮修房,关注调解纠纷与数据填报,做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油盐柴米酱醋茶的“小事”。

    尽管如此,学校的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仍牢记扶贫使命,始终不忘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谋福祉的初心,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为帮扶地早日脱贫,撸起袖子加油干!

     附:相关图片

入户摸底调查

宣传党的政策

晚上加班整理资料

走访慰问贫困户

报: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中共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移民与扶贫局、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送:学院领导、学院党政办、宣传统战部、院内精准扶贫各成员单位;凉山州直工委、凉山州教育局;布拖县委组织部 、布拖县扶贫移民局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邮箱:xdhzc@xcc.edu.cn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