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民盟西昌学院基层委员会组织盟员赴冕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深入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更好的学习冕宁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盟员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水平,2017年11月4日至5日民盟西昌学院基层委员会组织盟员在民盟凉山州委副主委、学院基委会主委贺新宇教授的带领下赴冕宁县开展调研新农村建设、政协培训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2017年11月4日上午,基委会盟员首先来到了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在简短的互相介绍后,建设村村支书金洪元介绍到,建设村定位于“现代农业+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林果、蔬菜、养殖、旅游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进行了良好的规划,这些都得力于“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金书记继续说道:在当地,以前流传过一句老话:“前面荒滩,后面荒山,有女不嫁峡口湾。”“峡口湾”就是建设村所在地。为了改变这种不良面貌,金洪元和村党支部下决心要大干一场。2010年,在金洪元的倡议下,建设村村党支部讨论决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资金、产业的复合流转。按照“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引导村民将土地量化入股,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年合作社累计流转全村零散土地2000余亩,用来建设蔬菜大棚、水果基地和养殖场,实施现代农业,土地收益提高了15倍。同时,村民还以自愿入股的方式,筹资2700万元,入股参与多座水电站建设,以及砂石厂、大型机械租赁公司、运输公司、劳务公司等。果蔬基地、村办企业、投资入股,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收益。村党支部开始推动产业间相融互动、协调发展。成立合作社以来,每年春节前,村里都会组织现场分红大会,给村民发放上一年的“年终奖”。2013年,全村分红金额超过1000万元,2014年,达到1300多万元,建设村也在这一年,成为全国知名的“幸福村”“土豪村”。如今,村里小楼一排排,果树一片片。2015年,建设村成为了国家3A级景区。现在,村里已建成星级农家乐7家、乡村酒店12家,水果基地面积达到了1300亩、蔬菜大棚340多亩,川滇风格标准民居261套,修建了5000多平米的文体广场、高标准塑胶篮球场等,天网监控系统也覆盖全村。谈到这里,金书记如数家珍的罗列了建设村的一大堆头衔:“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在金书记的介绍中,盟员们真切的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喜成果,切实的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民盟西昌学院基层委员会调研新农村建设 随后,金书记带领盟员们来到规划齐整的果蔬种植区。他讲道,建设村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村容建设,提升村庄形象,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形成“一年四季有花果可赏,产业布局合理,田园风光突出,农旅结合、‘三产’互动的观光农业园区”。现在,建设村已经基本实现让村民“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建设梦。在硕果累累的提子大棚前,盟员们兴奋的感受着丰收的喜悦。盟员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既切实体会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又真切感受到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魅力。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盟员和高校教师,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助力地方经济建设,为凉山的脱贫攻坚、共奔小康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民盟西昌学院基层委员会调研新农村建设 下午,盟员们又来到了冕宁县政协会议室进行了培训交流学习。民盟凉山州委副主委、学院基委会主委贺新宇教授首先为盟员们做了题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的主题报告。贺主委以详实的史料、人物、时间等为切入点,详细的回顾了我国的政党发展进程以及关系,介绍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相关情况。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都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随后,民盟凉山州委副主委张万明教授为盟员们做了题为《民主党派与民族复兴》的主题报告。张主委以何香凝、梁漱溟、张澜等民主人士和民盟先贤的事迹为切入点回顾历史,引入民主党派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他说,民族复兴是第一共识,中华文化是最大基础,一党执政、多党合作是必然结果。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主要责任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我们应该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事关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及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事务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为盟员,我们更应该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展望未来、履行使命,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坚持伟大合作,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后,老盟员庞锦荣就个人入盟初衷、盟务工作开展、个人参与的公益事业、个人开展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内容,与盟员们进行了经验分享。下午的培训详实内容丰富,主讲人引经据典,老盟员言传身教,与会盟员秩序井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盟员们对党派制度和新时期民主党派应该发挥的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提高。 
民盟西昌学院基层委员会在冕宁县政协会议室进行培训交流学习 2017年11月5日上午,盟员们又来到了彝海结盟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和介绍中,盟员们仿佛“穿越”到了红军长征的那段峥嵘岁月。1935年5月21日,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刘伯承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到达冕宁。经过通司联系,双方进行交谈,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提出要以彝族最古老的结盟仪式:歃血结盟和刘伯承结为兄弟。两个异族兄弟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红色革命里程中灿烂的英雄主义佳话。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惟一一次和少数民族兄弟以这种形式走在了一起。随后,毛泽东同志在冕宁县东街一座赵姓大院会见了彝族首领代表果基达涅。红军离开冕宁时,刘伯承将随身携带的手枪赠给果基叶丹,果基叶丹把自己的黑骡子送给刘伯承。并派出4个彝族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红军,红军大队人马顺利地通过了彝区,挥师北上,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西昌学院盟员参观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 纪念馆里关于红军长征的大量史实资料让盟员们驻足,一件件的文物让盟员们沉思,文物和史实反映出当时艰苦的条件让盟员们对于红军长征充满了敬仰。在“中国夷民沽鸡支队”队旗前,盟员们久久驻足。从过去的彝海结盟,联想到当今的民族团结共奔小康,盟员们谈论最多的是彝海结盟精神、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和谐民族关系的启示。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盟员们逐步来到了“长征路上谱写冕宁新篇章”。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盟员们仿佛又一下回到了当前,现代化的工业、农业,蓬勃发展的冕宁立体的呈现在盟员们的面前。鲜明的对比让盟员们切实的体会到了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西昌学院盟员参观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 在随后的讨论中,盟员们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作为盟员更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其中,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挥专业特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