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调研脱贫奔康后地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2022年11月16日,学校九三学社基层委员会、民盟基层委员会、留联会(欧美同学会)等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成员到昭觉县悬崖村、美姑县侯古莫镇沙溪洛村参观考察,深切体会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学校在服务地方乡村振兴中作出的贡献情况。民盟西昌学院基层委员会主委亓东明、副主委游潘丽、盟员倪国超参加调研。  上午,民盟盟员们首先来到了悬崖村。悬岩村,原名阿土列尔村,位于昭觉、美姑、雷波三县交界的美姑河峡谷。2020年底通过“两项改革”,将原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说注村和来洛村的来洛社、古则社合并组建成为悬岩村。2016年前,村民进出村的唯一通道是悬挂在高差800米绝壁上的13段218级藤梯。当地的彝族群众就这样世世代代生活于此,虽然享受着桃花源般的景色,但却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苦。悬崖村曾因15名儿童攀爬藤梯上下学,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揪心,多次主动询问和听取该村建设和发展情况。  昭觉县把总书记对“悬崖村”的关心、关怀转化成强大动力,着力于群众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走出扶贫新路子。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通往“悬崖村”的藤梯被钢梯所替代,村民上下山的时间大大缩短,也更加安全。悬崖村希望小学规模扩建并修建村幼教点、医务室、4G信号与WiFi也覆盖了全村,小卖部、小旅社遍地开花,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全部易地搬迁至县城的社区安置, 2020年5月实现了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的跨越。 按照“长短结合,种养互动,农文旅互融”的发展思路。“悬崖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确保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通过引导农民种植脐橙、油橄榄、三七等经济作物,创办农家乐、酿酒作坊,积极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鼓励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参与村集体分红、务工等形式参与村子的发展,促进自身的脱贫致富。“悬崖村”千百年来多少代人的梦想终于成真,这样的故事在广阔中国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已经或正在发生。它们如同一首首深情、厚重的乐章,共同汇聚成中国脱贫攻坚的壮美史诗。以“悬崔村”的真实故事为激励,只要立定决心,全力攻坚,就一定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迎来中华民族摆脱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一天。  活动中,民盟盟员、九三社员、留联会会员穿过脐橙园,蹬上新修建的钢梯,体会了基层农村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彝汉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体会到党“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勇气和决心。  下午,成员们又来到了美姑县侯古莫镇沙溪洛村,看望学校派驻沙溪洛村的驻村帮扶干部,为沙溪洛村幼教点捐赠幼儿价值1000余元的画笔和绘本。参加统战团体的成员们与幼教点的小朋友一起上课、唱歌、交流互动。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成员们纷纷表示,小朋友们是我们的未来,一定要让他们快快乐乐的成长,希望他们能用彩笔彩纸描绘出沙溪洛村五彩斑斓的乡村振兴画面。  随后,参加活动的成员们又到沙溪洛村冷水鱼养殖基地进行了调研。在这里,学校驻村帮扶干部梁秋声老师详细介绍了冷水鱼养殖基地的生产和经营状况。该冷水鱼养殖基地自2021年10月由西昌学院捐建并捐赠投放鱼苗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不仅促进了沙溪洛村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了沙溪洛村的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而且为沙溪洛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水鱼养殖项目是一项惠及贫困户的重要精准扶贫举措,也是西昌学院对口帮扶沙溪洛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西昌学院为项目的立项做了前期大量的工作、提供技术、项目图纸、从鱼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参加活动的统战团体成员为学校师生在沙溪洛村作出的贡献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通过这次活动,统战团体成员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总结的“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 “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快推进凉山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