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它随着阶级的出现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而产生,它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以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的消灭而消失。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知识分子的标准不同,知识分子所处的地位不同。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分布在科研、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药卫生等领域的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约占知识分子总数的60%。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的定义是:“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象 生活和工作在本地区本单位的党外高中级知识分子,特别是各界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人士,包括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文史馆、参事室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党外知识分子,各高校及科研机构担任学科带头人或重要业务骨干的党外知识分子,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人员中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中的党外知识分子等。 其职称要求:一般应是大专院校讲师以上,科研单位助理研究员以上,工矿企业工程师以上,以及相等于上述职务、职称的其他党外知识分子。 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针政策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统一战线汇集了并在工作中联系着为数众多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更要努力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切实做好知识分子工作,重点要做好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要是反映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举荐人才。要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社会上发挥更大作用。 (3)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着重做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人才。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着重做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努力为党外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回国创业和为祖国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祖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4)切实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将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纳入统战工作范围,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5)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统战部门要加强同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的协作,并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的作用。 (6)关注和加强对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党和政府对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国家积极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并鼓励留学人员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鼓励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 三、无党派人士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区别 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的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代表性,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以及具有无党无派身份。无党派人士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参政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前者的参政是多党合作制度内的参政,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后者的参政是履行公民权利的一般政治活动。二是影响的领域不同。前者的影响主要在政治领域,后者的影响主要在专业领域。 无党派代表人士是无党派人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统战部重点是做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