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3日 作者:彝语言文化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省教育督导委员会沈成军督学应邀来我校作讲座
11月18日下午,在隆重庆祝西昌学院建校80周年暨彝语言文化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我校迎校庆系列学术讲座《四川双语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效》在南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学、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写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中小学彝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沈成军先生主讲,由彝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阿牛木支教授主持。
沈督学首先就双语教育思路的确立及经历的几个阶段进行了详细讲解。他将四川双语教育发展的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建国初期至1957年的初步试行阶、1958年至1977年停顿阶段、1978年至1983年逐步恢复(双语教学思路的形成积极开展)阶段、1984年至1996年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中后期“高考接轨”后成效显著阶段。接着,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介绍了双语教学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宏观上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了“两类模式”的双语教学体制;二是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省藏区和彝区因地制宜,恢复了双语教学;三是四川省出台了有利双语教学工作开展的5个文件。而微观上取得的实际成果为:双语教学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数量增加,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高考接轨”的成功,促进了“一类模式”高中的发展;双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二类模式从政策上有了新的突破;就业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同时,沈督学提出了双语教师数量不足、教辅资料奇缺、双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新教师补充十分有限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双语教学工作应采取对策措施。
最后,阿牛木支教授在总结评议中指出,沈成军督学的讲座内容翔实,案例精彩,生动讲述了我省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也讲到了恢复和发展双语教学并非一帆风顺,经历初步试行、长期停顿、逐步恢复与长足发展的曲折过程。像沈成军督学这样不计个人得失,为民族教育奉献一生的前辈们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并探索出了双语教学中的“南方模式”。阿牛教授也强调,培养更多的、更好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彝汉兼通”的双语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文/图 吉洛打则
彝语言文化学院
2019年11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