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强化彝语言文化学院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完善和推动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应用型整体转型背景下彝语言文化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加强校地合作单位的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彝语言文化学院于2016年4月16日下午在天光月影酒店会议室召开“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专业实践(实训)座谈会”。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有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沈成军副总督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刘正发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院长马锦卫教授、凉山州教育局民族教育科副科长李光明、昭觉县民族中学校长勒勒曲尔、喜德县职业民族中学校长的日木呷、西昌市民族中学校长洪志强、凉山电视台彝语频道主任勒尔吉哈、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阿来呷呷科长、凉山日报社.彝语手机报采通部主任阿牛尔一,以及彝语言文化学院领导及全体教师。
首先,由彝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沙马打各教授致辞,对本次会议的参会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提到要求巩固彝族母语教学、强化彝汉双语、扩展彝汉上双语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强化工作技能等。
本次座谈会由彝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何刚教授主持。会议主题包括:新形式下彝汉双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彝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实训的建议,教学一线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一模教师能力提升与教学质量探讨,校地(企)合作育人的实践探索等六个方面,与会人员就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交流与发言。随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沈成军副总督学重点对双语教育进行介绍,说明其“两类模式,两次分流”的特点。特别对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两所学院双语人才培养模式予以肯定与表扬。
凉山州教育局民族教育科副科长李光明指出民族教育各地方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二类模式”教育没有落实到实处等问题。强调教师首先要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走进学生、为学生服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与会人员也针对不同教育问题,提出观点与解决方法。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负责人提出建议,要求学校稳步拓宽一类模式、积极发展二类模式,并加强对彝汉双语教师工作培训的重要性。
与会人员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深入讨论与发言,其思想碰撞将为民族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展现清晰的蓝图,为各学院的成长发展及进步提供宝贵意见。
彝语言文化学院宣传部
201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