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4日 作者:彝语言文化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3月30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汉彝词典》(第2版)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在成都召开,标志着新版《汉彝词典》的编纂正式启动。目前项目的进展如何?辞书的编纂出版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就让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已从事彝族语言文字和彝文化研究近30年的何刚教授为我们解答。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何刚,已经从事彝族语言文字和彝文化研究近30年,第一版《汉彝词典》是他手头常用的工具书之一。作为词典的使用者和本次修订的参与者,何刚对这部辞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拿起自己使用的老版《汉彝词典》告诉记者:“这部工具书我在1990年就买了,到今年已经20多年了。在我们从事彝汉翻译、彝汉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这本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何院长手头的这本《汉彝词典》出版于1989年,作为彝族学界公认的权威辞书,近30年来对彝汉双语翻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演变,旧版《汉彝词典》已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行修订显得刻不容缓。在省民宗委的统筹领导和四川民族出版社的具体组织下,相关工作机构和编委会得以成立。30日在成都召开的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也让彝区学术界对新版辞书有了更多期待。何院长说:“希望第二版比第一版更加实用、更加规范,打造成为一本顶尖的工具书。”
承载着广大读者的期待,新版的《汉彝词典》项目已于2017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词典将以第一版为成书基础,以商务印书馆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为翻译蓝本,进行新词补充、释义完善和字音排序,预计收词约六万九千条。目前项目开始逐渐步入正轨,预计在2020年末完成出版。四川民族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蓉向记者介绍:“国家基金的要求是2020年完成出版。 我们在2017年9月份组织了一个编译专家的工作会,把所有的任务做了布置。今年的6月末,所有的编译专家就会把稿件交到出版社,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组织审定。大家都知道,辞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程,它的出版内涵和其他图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更加严谨地开展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处提到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其中既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服务。修订再版《汉彝词典》,就是在向全社会提供更好的语言文字服务,既契合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也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凉山日报社的编委,同时也是《汉彝词典》使用者白明云在接受采访时说:“广大彝区现在正处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阶段,要按照‘三保障’的要求,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和双语教育,新版《汉彝词典》将在其中发挥极大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出好一本双语辞书,搭起一座沟通桥梁,留住一段文化基因。《汉彝词典》的修订和再版,不仅有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有助于彝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规范彝文的推广普及。四川民族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蓉总结道:“汉彝辞典第二版对彝族文化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仅是一部辞书、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它更是对彝族语言文字的一种记载、保留和传承,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此。”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