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9日 作者:彝语言文化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古丽多来提博士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4月13日晚上,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古丽多来提博士在西昌学院南校区学海楼607教室作了题为“我国史诗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呈现和新时代的展望”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彝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阿牛木支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和170多名学生聆听了讲座。此次讲座是西昌学院课程建设年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讲,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古丽多来提博士从史诗的概念、类型和特征讲起,运用大量典型案例和丰富详实的资料,结合史诗表演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以及传承和传播情况。古丽多来提博士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三大史诗在抢救、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发展和研究这些史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她还提出了继续推进《江格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三大史诗文化凝聚力,把三大史诗工程做成民族文化工程、民族团结工程、民心相通工程,对全社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把三大史诗工程做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立新功,让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答疑过程中,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古丽多来提博士作了详细的解答。


最后,阿牛木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评议。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史诗大国,类型多样,主要有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特别是英雄史诗在世界文学当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古丽多来提博士的讲座,视野很开阔,内容很丰富,从国内外史诗的产生、流布和传播情况作了宏观上的介绍,同时,微观上聚焦我国的“三大英雄史诗”,总结了“三大英雄史诗”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以及史诗传承发展与开发研究有关的一些宝贵经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也让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文/图 吉洛打则
彝语言文化学院
2022年4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