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质量工程

四川省省级精品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兽医学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2日     作者:动物科学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兽医学》课程于2009年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兽医学》网址:http://jpkc.xcc.sc.cn/2009/syx/

  《兽医学》是研究畜禽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在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基础上开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最基本的兽医基础知识,通过实验课教学,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具备对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技术和采取必要的综合措施,以保证畜禽健康和畜牧生产的正常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人才,因此《兽医学》于2014年1月被列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了课程建设的立项内容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组不断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特别针对《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两个突出矛盾”和“四个突出问题”从1998年开始,将《兽医学》教学分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实践环节划分为“实验室-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二层次实践教学,在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现代畜牧科学成就和动物生产实际,借助录像、投影、幻灯、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讲授效果;同时,利用开展社会调查、生产牧场、实验室操作和组织科研小组等多种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熟悉动物生产环节,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畜禽生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以及关键养殖技术,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综合运用于特定的养殖环境,以提高畜禽生产的效益。同时,通过校园网平台,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案、复习思考题、试题库、全真模拟试题等上网,实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网络资源复习的有机结合。同时,将全部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划分为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类,实行分类教学。实验考核采用实验报告,结合实际操作评定成绩。每次学生规模约30人左右,划分为7—8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在生产第一线亲自实践畜禽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对畜禽生产的工作计划、日常管理、问题处理等有一全面了解,建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通过“做”来掌握技能,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教学过程强调校、企共同考核。分组进行教学,每个教学基地安排7—8人。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动物养殖应用能力与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实习,强化实训,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专业生产劳动、项目实训、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4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组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建有以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为中心、遍及整个攀西地区的动物科学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力度,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目前课程组教师已有2人取得了硕士学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充实教学团队,近年来,《兽医学》课程组引进了2为硕士研究生充实到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项教育教学研究,近年来,课程组教师主持和参加的省级、校级教研项目有6项

  近年来,主讲教师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每位教师的学生及专家评教的平均分值均在93分以上。本课程现已建立了一支学术互补、研究方向正确、齐全,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

联系电话:0834-2580034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dwkx@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