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
              

“新时代高教40条”来了!教育部发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来源: 时间:2018年11月05日 点击率:  字体:增大 减小打印 】【 关闭

  一、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形势要求

  1. 深刻认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 准确把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形势要求

  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振兴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奋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

  二、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3.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 总体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四个回归”全面落实,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批立德树人标杆学校,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点,引领带动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显著增强;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等学校质量督导评估制度更加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5. 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

  ——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

  ——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

  ——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

  6.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7. 坚持德才兼修

  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

  8. 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9. 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

  四、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

  10.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11. 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12. 加强学习过程管理

  13. 强化管理服务育人

  14.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5.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16.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7. 提升教学能力

  18. 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19. 改革评价体系

  六、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20. 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21. 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22.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23. 优化区域专业布局

  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4. 重塑教育教学形态

  25. 大力推进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

  26.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27.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28. 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

  29.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

  30. 深化国际合作育人

  31. 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

  九、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

  32. 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

  33. 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

  34.强化质量督导评估

  35. 发挥专家组织和社会机构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十、切实做好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

  36. 加强组织领导

  37. 强化高校主体责任

  38. 加强地方统筹

  39. 强化支持保障

  40. 注重总结宣传

  (摘编自微言教育2018年10月1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