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管人悟道--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昭觉县马铃薯调研队
实践实践:2016年7月13日——2016年7月16日
实践地点: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昭觉县
实践内容:三下乡,对昭觉县的马铃薯种植现状进行调研
实践目的:更多的了解国情,深入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体察民情,贴近农民的生 活,了解农民心声;增长才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院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 昭觉县简单介绍
昭觉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处凉山腹心地带,面积2699平方公里,总人口25.1万人,97%以彝族人口为主,西临凉山州府西昌100公里,这里为国家级的贫困县,当地以发展马铃薯产业为主,成为四川省最大的马铃薯培育和种植中心。
二 下乡前——充分准备
2016暑假期间,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响应了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我院团学会认真组织落实,本着“明德、求实、乐学、至善”的8字校训,开展了主题为“用知识造福昭觉人民,用实践丰富大学人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董洪清教授,党总支书记姜廷志教授,专职辅导员张媛羚老师和马燕老师及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代表和部分优秀学生会干部。我们共同组成了我校一个意气风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我们本着“走进大山深处,体验农村发展,了解农业现状,服务当地农民”的理念深入开展了考察当地马铃薯的实际种植情况。
在活动准备期间,我们团队就活动主题和各项活动反复开会讨论,征求领导老师学生的意见,院领导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临近出发的前一个周进行调研任务的分配,买药,撰写调研提纲,修改调查问卷,查询当地详细资料,与当地政府再一次进行联系确认,解决好食宿问题等等。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积极的忙碌着,各司其职。下乡活动如期有序进行。
三 下乡中——积极工作
第一天:7月13日早上6:00钟,大家满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在校门口整装待发,四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昭觉县。因为实践时间比较紧急,任务比较繁重,没来得及停留片刻,我们就准备直接到达当地马铃薯培育中心,连接着乡村泥泞小路延伸的地方,我们下车步行到目的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马铃薯研究中心的人员亲切接待我们,跟随当地领导的步伐,来到马铃薯实地培育中心,在这里我院领导积极与当地马铃薯研究中心的人员交流当地马铃薯实际种植情况,我院学生认真记录相关信息并拍摄相关照片,以备后续调研总结交流。
第二天:7月14日,这一天主要任务主要是实地开展调研问卷,在7:30早饭后,开会强调怎样协助农户填写调查问卷,以及调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随后便出发到农户家里进行了调研。参与调研的20位同学,1男1女为一组,5个小组为一个大组,分组开展,分工协作,共同推进马铃薯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闲聊的方式,把一些问题穿插到我们的话题中,在聊天中得到我们有用的信息。在当地村长的带领下我们鼓起勇气敲开每一户的大门,每一户的村民都很乐意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得到我们调研最真实的原始数据,虽然语言方面存在较大障碍,但这也更锻炼了我们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当晚交流经验时,队友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天:7月15日,这一天当地马铃薯中心负责人员与我院领导在当地政府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当地马铃薯种植的研讨会。参与调研的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上我院领导就实地调研中马铃薯种植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的一些建议与意见与当地政府和马铃薯研究中心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我院学生就调研的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也在会议上做了相关陈述。
四 下乡后——回味生活
通过这次的三下乡之旅,我们对昭觉县马铃薯种植产业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三下乡已经结束,回顾起老师同学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成长。三下乡活动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还是那句老话,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闭门造车是发现不了任何问题的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心,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个团结向上的队伍,很幸运我们团队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出色完成了调研任务。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天调研的活动已结束,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我们踏上返校的征程,调研路途一路走来,我们有过艰辛,有过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喜悦,我们懂得了奉献的真谛,感悟到生命真正的价值。这将是我们人生中一次无价的经历,一次难忘的青春之旅。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0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