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9日 作者:马铃薯研究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2017年11月17日——19日,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董洪清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尹梦霞教授等一行4人赴攀枝花仁和区福田镇芒果基地学习考察精准扶贫的样板模式——福田模式。福田模式项目组负责人腾志、福田镇党委书记李福安、副镇长田太富、塘坝村党支部书记李富明、村长张世华等相关领导热情接待并深入基地开展现场讲解。
“福田模式”是“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的“科研团队+示范户+对子户+一般农户”的科技“精、准、快” 扶贫成果转化新模式,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 的根本转变。“福田模式”在仁和区福田镇“无水、无路、无收益”的乱石荒山坡上,成功建成了“优质芒果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成功破解了我市建市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贫困山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难题;“福田模式”揭示了“因地制宜、找准产业、科技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规律和“产业扶贫、科技致富”的社会规律;福田模式在当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巨大的推广潜力和推广价值。福田模式按照社会规律、生物生命规律和人文心理规律,总结、集成、创新和创建了成果转化与整合资源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而整合了行政、科技、生产资料、劳动力、新闻媒介等多种资源。
福田模式得到国际、国家、省、市相关领导和部门认可,不仅成为了攀枝花市脱贫攻坚的一张王牌也为我国同类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2016年6月11日,央视国际频道《看中国》栏目,把福田模式作为当前中国精准扶贫的样板向全世界介绍30分钟;2016年1月30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专播福田模式45分钟;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均进行了多次报道;中国网、四川省人民政府网、攀枝花党员教育网以及省、市其他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福田模式”。
凉山大部分属于山地领域,与攀枝花仁和区福田镇具有极其相似的地理条件,尤其是广大彝区。到2020年能否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关键在于彝区和贫困地区。目前凉山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福田模式”为凉山产业扶贫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科技向要项目,通过产业要收益”的山地经济发展新模式新思路,必将成为凉山未来精准扶贫的主渠道,这是考察组一行的共识。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