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5日 作者:农业科学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7月12日上午8:30联合实践志愿者一同来到美姑县大桥乡,然后我们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对大桥乡脱贫村和未脱贫村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圆梦.自强”自助高中生家庭访谈,“顶梁柱”成人医疗建档立卡工作及访谈,大桥乡党委书记的访谈,以及深入各村各户开展2017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之村级问卷调查和农户(建档立卡户/贫困户)问卷调查;并在乡、村、户的调查过程中发放“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资料。调研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旷书记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来到了新房村。 新房村是一个在很多帮扶队伍的帮扶下全体脱贫的一个乡村,它距离乡镇只有1.8公里的距离,走进这个村,志愿者们心里也是特别高兴的,因为大家看到了良好的帮扶效果,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农户家里,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我们却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在当地存在一个与未脱贫的农户同样的问题,大家通过自己的能力主动去改变现在不好的经济现状的人很少,大家都形成了一个惯例,都想通过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生存下去,我想如果人们主观意识淡薄,只知坐吃山空这样农户返贫的概率就会增大。当我们走进一户农户家里时,在门口发现一对兄妹,他们母亲逝世,家里只有父亲,并且没有任何固定的经济收入,孩子讲的他们很喜欢学习,很喜欢学校。当我们问她长大后梦想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讲的他们想以后当老师,这些可以看出在这里的孩子已经慢慢变的有方向了,有目标了。但是在集团脱贫的新农村,他们的卫生观念还是特别的差,他们会把死去的动物遗体乱扔,他们不经常打扫自家庭院,不会冲洗厕所,这些都是特别值得改观的,在进行这些访谈观察的同时,我们也做好了村级的调查问卷,建档立卡工作。
12:00我们返回出发地,对田书记进行了访谈,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里总是留不下优秀的师资力量,并且学生基础薄弱,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性的差,原本标准的师资比是1:20,然而这里却达到了1:40,这使老师压力也特别大,加上诸多客观因素,使这里的优秀人才更愿意到更大的地方去发展,这是一个特别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产业依靠的是技术,有了技术的产业才能够发展,才会有经济的积累,才能够让人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随着国家对脱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个个贫困村的工作人员在党的领导下,随着一个个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深入基层,开展艰苦的工作,改变了原有的村级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的恶劣风气,现在的他们,每天都行动在一线。通过新农村的建设,贫困户只需要出资1万元,政府可以帮助其贷款,再加以补贴3万元,让每个贫困户都住上集中的砖瓦房,这就是彝家新寨。随着技术、合作社和教育的提高,已有9户脱贫,每家的经济突破3300元/年/人,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借羊还羊,带动贫困户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丝毫的经济投入,零基础发展养殖业,自己的努力加上政府的支持,才是脱贫的根本方法。随着年轻人深入基层,干劲十足,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努力引导,积极帮扶,为他们带去资金、人才、方法、基础住房、教育,相信脱贫指日可待,明天在中国大地上就不会有食不饱、饭不足的情况。愿我们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深入基层,为脱贫攻坚战略的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镇上摆点的小组,进行了建档立卡问卷调查,发放禁毒防艾宣传资料,并且为小朋友赠送了爱心文具。调查中发现很多家庭都有三个及以上的孩子,导致家庭负担过重,而父母的收入本身就不高,并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负债累累,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吃饱穿暖还有一定困难,所以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学费有政府的补贴,但由于学校离家太远,孩子们只能选择住校,对这些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不少适龄孩子还是辍学回家打工,生活质量也低于很多同龄的孩子。当他们得到自己心仪的文具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特别地珍惜这些平日里少有的礼物,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与热爱。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