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9日 作者:文化传媒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我今天特意到现场来观摩,大学期间,学院对我们学生的师范技能抓得很紧,才有了我现在走上讲坛的资本与自信,我舍不得这种氛围。”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邓朝军如是说。
邓朝军即将毕业离校,已经被会理县第二中学录用为专职教师。会理二中是凉山州首批办好的12所高完中之一,要想进入这样的工作单位难度很大,邓朝军经过考核、试讲,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淘汰了众多州外名校的毕业生后脱颖而出,正是靠的扎实的文化功底和出众的师范技能。这一切,得益于我院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长期以来的两手并重,常抓不懈。
我院学生技能大赛就是这一教学理念的具体措施之一,而“三字一画”(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比赛又是技能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10日下午,天抹微云,背倚苍翠泸山的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教学楼显得格外的宁静。我们跟随邓朝军来到“三字一画”比赛现场。经过初赛的选拔,今天参赛的同学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谁是强中更强手,马上就要见分晓。整整齐齐的专用小黑板,层层叠叠的大幅宣纸,一切井然有序,唯闻墨香流溢。参赛学生静垂双手以待,如同风雨前夕天地间含而不发的沉静。
很快,宣布纪律和题目,发放比赛用品,拂纸,搓手,调墨,选手们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端详题目,比划纸张,却不约而同地迟迟不肯落笔。是万事开头难,总想第一笔就有个精彩开端,所以反倒不能从容开始?
其实,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了无数次,落笔如风,一挥而就,并不是难事,只是正因为准备了太久,今日上阵展示自己,万千心绪涌上心头,一时间笔停意凝了。
曾记得,刚进入大学校门,看到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设备先进的机房、形体房、琴房、微格教室,欣喜不已,谁知兴奋劲还没过完,就被老师带到师范技能实训中心的三笔字简笔画实训室,里面是一张张宽面大桌,一叠叠生宣熟宣,还有捕捉细节的摄像头、投影仪,老师说,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固然要精通,传统的师范技能同样不能荒废。于是,从大一开始:动手,用心,练字,习画!
多少个晴天雨夜,花晨月夕,教室里,宿舍中,实训室内,三三俩俩,埋头练习。习惯在键盘上敲字的手,如今要时时握笔点画勾勒;曾经停留在电脑屏幕上的眼睛,现在要学会寻找纸面上的抽象美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互相鼓励,彼此较劲,到了这个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就是阶段性检验各自磨练的成果的时候了。此时此刻,教室里济济一堂,却万籁俱寂,就像邛海上空云层越来越厚,雨滴却总是悬而未下。
然而,时间不会等人,风雨终究要来,第一笔虽然慎重持久,却终究要落在纸上。走出这一步,人人都长吁一口气。有了好的开端,后来就顺理成章。笔走龙蛇,小黑板上粉笔灰簌簌而下,如同雨滴在路面上溅起飞尘;腕挟风雷,宣纸上浸润开来的浓墨就是雨点在邛海中荡起的涟漪。窗明几净的决赛空间,却正在演奏着激烈的风雨交响曲,紧锣密鼓,急管繁弦。
渐渐地,风停了,雨住了,笔放了,墨干了,一个个脸上露出云开日出的笑容。工作人员就像莺穿垂杨一般往返桌间,将作品收齐,放在安排好的教室、走廊,分门别类摆整齐。黑板上的粉笔字就像雨后草地新冒出来的蘑菇,挂起的毛笔字就像邛海边柳条上的悬珠垂露,洗练灵动的简笔画,就是欢快的飞鸟划过雨后天空留下的翼影风痕。
当等候已久的评委老师快步踏入作品展示现场后,都欣慰地笑了。学生的比赛成果明显能让人感受到他们日益成长的步伐,以及你追我赶、超越自我的气势。他们的笔端留住了夏日的邛海泸山间那一抹最动人的天光云影、清霭雨意。甫一接近,便觉海雨天风扑面而来!
(撰稿:朱瑞昌)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