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生活 > 院系新闻

文化传媒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开展线上讲座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1日     作者:文化传媒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12月1日下午14:30,文化传媒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开展线上讲座,讲座的主题为“后疫情传播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新特征研究”,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展开。参加此次讲座的老师有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李秀卿、广电教研室副主任何芳、汉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杨朝晖、播音与主持专业王子龙等。2018级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2019级广播电视学、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全体同学通过集中观看和分散线上观看的形式参加了此次讲座。

  匡文波教授是最早从事新闻媒体研究和教育的学者之一,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闽江学者。

  讲座由李秀卿副院长主持,李院长首先对匡文波教授百忙之中为我院作学生讲座表示感谢,并对匡教授的学术成就进行了介绍,特别强调了匡文波教授的《网络媒体概论》《手机媒体概论》这两本书在新媒体的地位。

  讲座正式开始后,匡文波教授以“后疫情传播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新特征研究”为主题,首先向师生们展示了他最新的量化研究成果:疫情期间现当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媒介使用习惯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在疫情期间的影响力不断下滑,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他特别指出,微信群与抖音等新媒体形式成为了新冠疫情期间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指出纸媒是受疫情危害最大的一方。接着他通过自己所的调查研究详细的分析了信任度高的媒体分布,他结合现象、原因以及理论分析,最终得出了“疫情加剧了传统媒体的衰落”的结论。接着,匡文波教授用生动的案例和视频从新媒体特征、用户行为的变化、新媒体营销等不同视角讲述了后疫情时代的变化,特别提到了手机在疫情期间对于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在讲座中,他提出“不占领手机终端,一切传播效果都是0”“新媒体研究的‘STIP模型’”等重要观点,对我们日后进行新媒体传播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讲座期间,匡教授对于疫情期间产生的新现象、手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价值、主流媒体的评判标准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拓展了我院传媒学子的知识和视野。

  在互动环节,匡教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如何提升考研录取率”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给同学们推荐了专业学习书目。

  此次讲座以线上的形式为我院师生搭建了一个同国内一流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我院师生了解后疫情时代媒介环境的变迁,加深了对新媒体传播特征的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宣传部

  文/邓安安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西昌市海滨中路24号西昌学院(南)

联系电话:0834-3951101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whcm@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