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0日 作者:文化传媒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12月10日下午14:30,文化传媒学院邀请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郑剑平教授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方言调查:布托‘团结话’研究”的在线学术讲座。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张富翠教授及师生集中或分散观看了讲座。
郑剑平教授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绵州文化名家,硕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本次讲座郑教授围绕“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方言调查:布托‘团结话’研究”展开,首先向师生们介绍了接触语言学的语言接触理论。并对我国古代语言接触历史进行了梳理。他说,从南北朝时期到金元、明清,少数民族多次入侵中原,各族语言对中原地区的汉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指出,这些都已经通过对各地方言的研究被证实。他特别提到了“藏羌彝走廊”和茶马古道这两个地域对于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意义,属于方言交融的核心区域。在第二个部分,郑教授结合他在凉山州布拖县的实地调查,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以大量生动的语料分析了四川方言和彝语对中介语“团结话”的影响,指出在语音方面影响最大,词汇和语法次之。他希望生活在凉山的方言研究学者关注这个领域,把这一研究推向深入。
讲座由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李秀卿教授主持。李院长对郑剑平教授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专门抽时间为我院师生做学术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后能够和同西南科技大学深入交流与合作,双方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他对郑剑平教授发出了诚挚邀请,希望他以后能够亲临我院给同学们进行授课。
此次讲座通过线上的形式为我院师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讲座具体地介绍了同学们专业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同时也让老师和同学们更广阔的角度对语言接触和各地方言的区别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高润川
文/邓轩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