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习近平2014年3月4日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 2021年3月5日 是第58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 也是第2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雷锋的一生并不长 但雷锋精神却在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同志曾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一颗螺丝钉”的敬业精神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雷锋日记》 
正在书法课上悉心指导示范的老师 
路上“偶遇”同学的老师 
我校驻村扶贫干部和老百姓一起劳动 在普通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平静的生活里,西院老师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去完成,一点一滴去付出,小编在采访中,听到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不管党把自己放在哪里,我都坚守在岗位上,做好自己。”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基层,西昌学院老师们都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用自己的力量,共同谱写发展的诗篇。 一滴水”的奉献精神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雷锋日记》 
西院学子投身抗疫志愿服务 
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志愿服务 
“一村一幼”支教志愿服务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新冠肺炎防控战中,西院学子在家乡,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大凉山,我们随处可见西院学子开展志愿服务的身影——“一村一幼”幼教点的“男阿姨们”,正在农户家中耐心讲解禁毒防艾知识的“红马甲”们;聚精会神绘制宣传壁画的“小画家”们……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一双鞋”的勤俭精神 雷锋和战士们经常要长途跋涉去执行任务,可是,有个问题直困扰着雷锋和战友,那就是鞋经常在半路上破了。很多时候,有的战士光着脚赶路,等回到营地,双脚已经是血肉模糊。雷锋看到此情此景,非常难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帮助到大家。雷锋向营地周边的鞋匠请教补鞋的技巧,自己又买了胶水、针线、胶皮,随身携带。后来,在远行军的时候,雷锋利用休息的空隙,帮助别的战士补鞋,战士们都非常感谢雷锋。雷锋说:“我们是战友, 都是解放军战士,能让祖国和人民放心,是我的心愿。” ——《雷锋故事精选》 
“光盘行动”:同学们的打卡照片 
“光盘行动”:同学们的打卡照片 
微笑淘宝”活动,旧物交流市场 雷锋曾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做到省吃俭用,点滴积累,支援国家建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时代精神、文明行为,是西院师生一直推崇、追求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 “一团火”的进取精神 我要努力学习政治、军事、文化,我要好好的锻炼身体,我一定要在部队争取立功当英雄,我一定要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战士,我要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雷锋日记》 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在部队时,他抓紧学习毛主席著作和革命理论、阅读书籍;刻苦练习杀敌本领;学习汽车驾驶和保养等知识和专业技术,虚心请教班长和战友、地方司机;业余时间,学习理发技术、犁地技术。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告诫自己要继续努力,“当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做下一个革命的起点。”至因公牺牲,雷锋一直保持一种自觉昂扬的状态,在思想上、工作上积极进取,丝毫没有放松政治和业务学习,始终没有忘记肩负的时代重任。  正在实验室研究的老师们  热火朝天的小组讨论  正在进行实验的同学们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奋斗而勃兴。西昌学院师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雷锋精神,在作物改良、畜牧养殖、彝文化传承、中小学教育事业等方面的锐意进取,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体现了高校的时代担当。 “一股绳”的团结精神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雷锋日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分析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西昌学院始终立足地方谋发展,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团结一心,共谋发展,这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认识,这也让学校不断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习雷锋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日 是3月5日,也是每一日 昨天 我们有雷锋 今天 传承有你有我      各个学生组织在校园内开展了校园清洁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学雷锋宣传教育志愿服务 奉献是青春最美丽的姿态,新时代的年轻人成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常在常新,以个人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伟大梦想终将在接续奋斗中照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