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5日 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为了增强广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能力,切实做好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资源与环境学院于2022年11月1日至4日在各年级各班的辅导员老师们的组织下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团日活动。
首先,辅导员老师们主要围绕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及其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为同学们讲解,同时通过播放PPT、观看视频和例举身边的实例等方式进行教学。这让同学们更加深刻了解诈骗,并让同学们意识到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其次,同学们在辅导员老师的讲解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现象的频繁和诈骗手段的高明。他们不仅善于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国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账户。同时,诈骗分子也善于利用一些大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
最后,辅导员老师们特别强调:陌生电话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同时,辅导员老师们还呼吁同学们要树立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以及熟悉补救措施,告诫同学们在遇到可疑的电信、网络诈骗时,不易泄露个人相关信息、不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与信息并且更不给陌生人转账、汇款。辅导员老师们号召广大学生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公众号,提高辨别能力。
居安思危,思而有备,有备无患。虽然诈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同学们必须知道这些诈骗手段并且做好防范。
通过此次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的开展,同学们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的关注力度,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同学们防范网络诈骗意识,增强了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同时,同学们也掌握了电信诈骗案件的行骗手段和作案特点,提高了自我防范的能力,筑牢防电信诈骗的安全“防火墙”,为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
撰 稿/彭薪茹
核 稿/姜 英
责 编/邱 勇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