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日至3日,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青禾筑梦生态文明宣讲团”的学子们,怀揣着青春的热情与生态文明的使命,深入大凉山腹地,在昭觉县三河村、沐恩邸社区、南坪社区、四开镇、火普村五个地点,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形式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创新采用“见证变迁+共筑生态”双轨模式,精心设计了“学-玩-做-传”四阶段沉浸式活动体系,让生态文明理念在行走与实践中生根发芽。
(一)学——触摸历史脉搏,聆听振兴故事
实践队首站抵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河村,队员们实地参观三河村旧址,聆听指导老师讲述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与感人故事,深刻感悟时代巨变和国家力量。随后,队员们走进三河村新址,整齐漂亮的彝家社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旧址形成鲜明对比。队员们围绕新旧对比展开热烈讨论,直观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大凉山的生动实践。
(二)做——深入田间地头,感知绿色脉动
队员们积极开展入户走访与问卷调查,与村民促膝长谈,了解村落的环境变化、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情况,重点调研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与生态实践,为后续精准宣讲收集一手资料。
(三)玩——寓教于乐,播种绿色童心
面向社区儿童,队员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召集当地小朋友进行低碳环保知识趣味问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播撒绿色种子;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手把手指导村民和孩子们正确分类投放;带领大家利用粘土和废弃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合力完成DIY生态环保购物袋,将变废为宝的理念融入动手实践中。这些活动不仅寓教于乐,更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在亲身体验中变得可触可感,将“减塑”行动从娃娃抓起。
(四)传——理念入心,共建生态文明
实践的核心在于传播。队员们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生态文明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强调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本次“青禾筑梦”三下乡活动,是西院学子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他们用脚步丈量彝乡热土,用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用热情点燃生态文明建设的星星之火。通过与村民、孩子们的深度互动,不仅有效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营造了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助力建设美丽和谐幸福家园的责任与担当。大凉山的绿色画卷,正因青春的描绘而更加绚丽多彩!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