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达体舞是彝族人民在劳动中结合民族特色自创的一种集体舞蹈,彝语“达体”意为“跺地”,象征着以脚跺地为主要动作特征。达体舞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彝族儿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表达。
在这个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季节,西昌学院迎来了蕴意欢乐、激情的2025级达体舞比赛,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中央广场徐徐展开。


暮云轻卷,鼓点初起。各班队伍如星辰般次第登场,衣袂飘飘,似彩霞落人间。彝族的图腾在裙摆上流转,银饰轻响,如山涧清泉叮咚。他们手牵着手,围成一个个温暖的圆圈——那是大地的年轮,是民族的血脉,是千百年来不曾断裂的团结之环。舞步轻启,如春风拂过麦浪,如溪水漫过石滩。踏、跳、转、摆,每一个动作都像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诗行,朴素却有力,原始却深情。

表演者们手拉手、肩并肩,形成环形或线性的队列,动作整齐划一却又不失个体的灵动。简单的踏脚、摆手、转身,在千万次的默契配合中,化作了富有韵律的语言。没有刻意的炫技,没有复杂的编排,每一个动作都源于生活,源于族群世代相传的记忆——或许是田间劳作的挥臂,或许是节庆欢聚的踏歌,或许是与自然对话的姿态。当所有身影在音乐中同步起伏,真切感受到了彝族同胞“以舞聚情”的生活智慧,那是一种不分你我、同心同德的凝聚力,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族群认同。


比赛现场,服饰是流动的风景,更是文化的载体。舞者们的百褶裙上绣着日月星辰、花鸟鱼虫,银饰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随着舞步叮当作响。这些装饰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彝族先民对自然的观察与崇拜,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当舞者们旋转时,裙摆展开如伞,银饰的响声与音乐交融,仿佛把古老的故事唱进了风里。

它以舞蹈为载体,将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与团队精神融为一体,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的民族元素。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动与美的交融中,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共同成长。

这场赛事,早已超越胜负的边界。它是一次文化的回响,是年轻一代对民族根脉的深情凝望;它是一堂无声的课,教会我们协作、坚持、敬畏与热爱;它更是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以脚步为笔,以心跳为韵,以青春为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舞之篇章。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青春与民族魂灵的深情对话,一次脚步与心灵共舞的诗意绽放。
一等奖
生物科学一班
三等奖
地理科学二班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班
二等奖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班
这场达体舞比赛,不仅是一个欢乐舞台,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比赛推动大学生从“了解”到“理解”民族文化。为呈现优质表演,学生需主动探究达体舞背后的彝族历史、民俗内涵——比如服饰纹样的象征意义、舞步中“团结”“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核。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让他们深入接触彝族文化,更能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打破单一文化视野的局限,从而让学生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有效提升沟通、包容与协作意识。
资源与环境学院2025级新生达体舞比赛圆满结束!让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达体舞比赛,再次感受那舞动的魅力!
打印本页 关闭